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 学术活动
熊谋林教授、夏一巍教授、于晓虹教授在 Nature 旗下社科期刊发表论文

熊谋林教授、夏一巍教授、于晓虹教授在 Nature 旗下社科期刊发表论文

Sentencing equilibrium in rape cases:

A legal and political explanation of jurisdictional uniformity in China

2025117日,由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学研究所熊谋林教授、夏一巍教授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于晓虹教授(通讯作者)合作完成的论文Sentencing equilibrium in rape cases: A legal and political explanation of jurisdictional uniformity in China (强奸案件中的量刑均衡:基于中国司法统一性的法政解释)正式发表在Nature旗下社科期刊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Communications. 截止到目前为止,该文在两个月内阅读量达到1847次。

这篇文章从法学、犯罪学和政治学视角,反思由美国主导的量刑差异理论存在的问题,用系统的中国司法数据验证了我国统一政法体系下的量刑均衡。近年来,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学术使命,这篇文章尝试从法政治学角度探讨量刑均衡理论,是对构建中国特色法学理论的一次探索。

根据最新SSCI统计排名,Nature旗下刊物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Communications411本综合期刊中排名第一,在267本社会科学期刊中排名第2

Sentencing equilibrium in rape cases:

A legal and political explanation of jurisdictional uniformity in China


摘要:量刑差异一直是美国学术界研究的主流议题,并在过去数十年引领全球研究潮流。然而,鲜有研究关注不同国家的量刑均衡问题,以及国际背景下讨论量刑差异的是否客观存在及其学术意义。本研究借鉴法院社区理论、组织趋同理论等既有研究成果,创新性提出"司法统一性理论",用以解释中国多层嵌入式法院系统的量刑均衡现象。基于全国15,142例强奸犯罪判决数据,通过双变量与多层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城市与省份间的量刑差异微乎其微。研究表明,司法统一性原则下的量刑规范有效促进了量刑均衡,而司法体系中的政治机制有效抑制了法院差异。鉴于各国法律体系与政治体制存在显著差异,应重新审视量刑差异是否实质存在,并将研究重点转向法院系统内部的量刑均衡。


原文链接

Xiong, M., Xia, Y. & Yu, X. Sentencing equilibrium in rape cases: a legal and political explanation of jurisdictional uniformity in China. Humanit Soc Sci Commun 12, 59 (2025). https://doi.org/10.1057/s41599-025-04368-z


作者简介:

熊谋林,1983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事法学研究所所长。他曾担任《光华法学》执行主编,现任四川省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刑事执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亚洲犯罪学学会中国分部会长和执行委员会理事、中国犯罪学学会理事、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华人犯罪学会终身会员等。他的研究广泛涉及规范刑法学、比较法、犯罪学、刑事司法、法律史学、经济学等领域,擅长实证(定量)分析,主要研究青少年违法、死刑、罚金(赎刑)、量刑公正、司法错误等。20133月入职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主讲中国刑法、刑事政策学、实证法学导论。他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罚金刑在现代刑罚体系中的地位(2013,司法部课题预防与纠错:全球刑事错罪对中国司法的启示(2013,教育部课题中华赎刑原论。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清华法学》《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外法学》《法学》,以及Psychology, Law and Crime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European Journal on Criminal Policy and ResearchFeminist Crimi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China Review, HSSCOMM等中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并有8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夏一巍,社会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涵盖犯罪学与刑事司法、定量研究方法、青少年犯罪、药物滥用以及社会人口学等。已在Justice Quarterly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China ReviewSociological Methods & ResearchStata JournalChild DevelopmentSocial Science ReviewNature-HSSCOMM等中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H-index=16。担任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BMC Public HealthPLOS ONE等期刊的编委。


于晓虹(通讯作者),政治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系副主任;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王安博士后,兼任哈佛大学政府学系客座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司法政治、法律实证研究以及司法大数据;在清华大学持续开设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司法政治大数据时代的司法与政治等课程;相关研究工作被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China Quarterly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剑桥大学出版社、《政治学研究》、《开放时代》、《清华法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或出版物发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北京市社科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