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 学术活动
刑事法学研究所所长熊谋林教授赴香港大学犯罪学中心作报告

刑事法学研究所所长熊谋林教授赴香港大学犯罪学中心作报告

Foreigner Long-term Imprisonment for Drug Crime in China


2022119日,熊谋林教授受香港大学犯罪学中心邀请,参加由香港大学犯罪学中心与Global Initiative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全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倡议)共同发起的 Pathways to Harm Reduction Drug Policy in Hong Kong and East & Southeast Asia: Principles, Process and Practices Regional Research Impact Hub2025325日,熊谋林教授作为大陆地区唯一受邀人,正式受香港大学犯罪学中心邀请,参加Regional Research Hub Roundtable 研讨会。本次会议中,熊谋林教授作了Foreigner Long-term Imprisonment for Drug Crime in China《外国毒品罪犯长期监禁的中国实践》的学术报告。

本报告是熊谋林教授加强学生科研训练的一部分,报告全文由熊谋林教授与2022级法学(法学与国际商务双学位)本科生郭雨涵同学合作完成。有关报告的全文已经提交香港大学犯罪学中心,随后将全文刊发在Global Initiative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的官方网站上,相关后续研究正在持续开展中。

本次报告中,熊谋林教授高度赞扬了中国作为全球控制毒品较为严格的国家,毒品纯度在长期监禁和控制死刑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先从国际法和比较法层面回顾了有关长期监禁的正式和非正式定义,在定义模糊和混淆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并没有长期监禁的法律和学理定义。基于此,他将长期监禁定义为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执行,并解释了相关原因。在定义基础上,他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判的84份外国人死缓和无期徒刑判决书,实证分析了外国罪犯的犯罪类型和量刑结构。通过分析外国罪犯的国籍和地区,以及国际毒品走私路线,他发现非洲和东南亚是走私毒品的主要来源地。通过分析各种外国毒品犯罪量刑,他发现毒品纯度和毒品重量共同对长期监禁的量刑起到关键作用。死缓作为长期监禁的一部分,在毒品纯度的量刑实践中,有效控制了毒品死刑量刑。他最后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提出了中国如何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毒品控制法律和外国如何正确评价中国毒品司法的学术建议。


(熊谋林教授正在作报告)

(熊谋林教授报告现场)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Karen Joe Laider主持,Global Initiative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派遣学术部负责人John Collins参加了本次论坛。除了香港大学社会学教授Maggy Lee、讲师Katie Lowe和法学院教授Michael Hor外,40余名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犯罪学荣誉教授Nigel South、谢菲尔德大学法学院教授Mark Brown、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犯罪&司法与政策研究所所长Mai Sato、约克大学法学院讲师Jane Richard、利物浦约翰莫尔大学司法研究学院教授Julia Buxton、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Vincent Cheng,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生学院助理教授林茂弘,马来西亚莫纳什大学校长Adeeba Kamarulzaman,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教授Chan Wing Cheong,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法学院高级讲师Melvin Loh, 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副教授Daniel Pascoe,澳门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讲师Cecilia Ho、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学院讲师Ben Mostyn 等。


(熊谋林教授与Daniel Pascoe(左一)、Michael Hor (左三)、Katie Lowe(左四)Vincent Cheng合影)

(熊谋林教授与Long-Term Imprisonment 专家组代表合影)

(学术研讨会结束,部分代表合影)


会议结束后,熊谋林教授与推荐至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杨鑫磊校友(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2017级法学与会计双学位专业本科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指导了他的博士学习和研究计划。


(熊谋林教授与杨鑫磊校友合影)


熊谋林教授简介:

熊谋林,1983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事法学研究所所长。20133月入职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主讲中国刑法、刑事政策学、实证法学导论。他曾担任《光华法学》执行主编,现任四川省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刑事执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亚洲犯罪学学会中国分部会长和执行委员会理事、中国犯罪学会理事、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华人犯罪学会终身会员等。他的研究广泛,涉及规范刑法学、比较法、犯罪学、刑事司法、法律史学、经济学等领域,擅长实证(定量)分析,主要研究青少年违法、死刑、罚金(赎刑)、量刑公正、司法错误等。他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罚金刑在现代刑罚体系中的地位(2013)”,司法部课题“预防与纠错:全球刑事错罪对中国司法的启示(2013)”,教育部课题“中华赎刑原论”。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清华法学》《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外法学》《法学》,以及Psychology, Law and Crime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European Journal on Criminal Policy and ResearchFeminist Crimi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China Review, Nature-HSSCOMS等中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并有8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