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生活 > 正文
  • 学生生活
喜讯:我所杨鑫磊同学成功被香港城市大学全奖录取

杨鑫磊同学系我所2017级本科生。自本科毕业后,2022年成功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经我所熊谋林教授的全力推荐,2023年正式被香港城市大学全奖录取,并继续攻读刑法学博士学位。现就鑫磊同学的求学经历与感悟与大家分享,与君共勉。

鑫磊同学在回复熊谋林教授的邮件中写道:

一路以来我的经历与抉择充满了迷茫,但是这是一个慢慢探索、从宽到窄、从怀疑到坚定的过程。本科入学时,在财经院校学习法学难免会显得与周围其他同学格格不入,当他们在讨论股票、市场、经济学的时候,法学院的同学们作为学校里的少数群体,只能和高高在上、晦涩、抽象的法条打交道。同专业的同学们也几乎都面临着未来的道路是要走法律还是会计的选择,功利与理想的交织让未来的道路充满迷雾,我也不例外地被困其中。

很幸运的是,在我犹豫是否要转专业的时候,我及时感受到了法学的魅力。在大一下学期,熊谋林老师的刑法总论是我们专业的必修课,这一门课程也成为了我法学生涯的启蒙。我记得有一节课上讲到了刑罚中的死刑,熊老师让同学们先各自讨论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当时我坚定地支持保留死刑、并且认为这是大家的常识性认识;但是让我惊讶的是,有一部分同学主张废除死刑,尽管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可他们逻辑清晰的论据也让我无法反驳。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视角、动机不同所带来的立场不同所引起的法律争议,而一项制度之合理性除了法理本身的考量之外,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亦需要大量的学者为之投入研究。当我了解到我国过去曾有那么多冤假错案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实现不仅仅是口号、而是需要更多法律从业者们一起努力才能慢慢地推进法治的实现。刑法课上无时不刻透露出的持守正义的理想主义与不得已的现实因素之间的矛盾,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想着我好像也可以投身其中去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除了理想以外,我更记得熊老师在第一节课就跟我们说过好好学习法律,这门本事能让同学们至少衣食无忧。

于是,我相信法学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可以作为承载着理想的事业让我为之投入终身。

但是现实是曲折的,法学高傲地建立起了高度内卷化的行业壁垒,十几门部门法的课程、实习、法考、读研深造,法学生将要面临的挑战在短短的几年里接踵而来。每一次都很艰难,但每次考验都是成长,我变得更能抗压了、更善于表达了、更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了。这既是学法的信徒们愿意自陷风险主动追求的痛苦,也是法学给予他们的奖励。

老实说,我的成绩与履历在西财法学院的同学们中并不突出、十分普通,我的高数和计算机编程课甚至差点挂科,我没有拿过很多奖状、也没有发表过论文。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前辈与同学让我望尘莫及、让我佩服,我也从他们的分享与故事中学习到了很多。大一大二的时候,读博士也只是一个存在于我脑海中的念头,我从未认真地想过要把它付诸实际,但是多年后,在探索过不同的道路之后,我居然真的选择了读博士。绝大部分人对未来的道路与选择并没有特别明确、非实现不可的目标。经历了那么多之后回头看,是否要读博士、是否要当律师、是否要考公务员,甚至是否要学法,现在看来都不是一个从一开始就要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亲身体会了之后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往往充满着焦虑与迷茫,答案也是经过不断实践才慢慢浮现出来的。

但是如果让我给大一的自己捎一些话,在迷茫的时候宁愿一直向前走也不要停下脚步,要好好学习课程考出一个好成绩,多参加比赛、帮助老师做科研,多去刷几段实习经历。尽管这些建议似乎都特别功利,但是这也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在这些经历过后才能慢慢摸索出自己所期望的未来长什么样子;而这些成果也能写进简历为自己增加与未来谈判的筹码、减少试错成本。如果没法回到大一大二,没法再回去让自己当上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我也会告诉自己流水不争先、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

希望大家不忘学习法律的初心,共勉之。

鑫磊同学心怀虔诚之心,在漫漫求学路途中上下求索,从对法学的迷茫,到力学笃行发现法学魅力,无不彰显着“流水不争先”的苛刻精神与“水滴石穿”的毅力。望大家以鑫磊同学为榜样,扎实打好法学基础,以实际行动践行“法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沉浸于书山学海去传递西财法学的星火光芒。